仲夏时节,瓜果飘香。正在田间劳作的达旗王爱召镇王爱召村村民告诉记者:“党的政策好啊,市公路管理局的驻村干部在村里租了房子,住到我们村带着我们干,而且给我们架通电线,让我们的土地得到有效灌溉,我们感谢他们!”的确如此。在精准扶贫工作中,市公路管理局帮扶王爱召村,积极为该村办实事、办好事、办群众满意的民心事,真正让帮扶村富起来,让贫困户乐起来。
驻村帮扶出实招
王爱召村位于达拉特旗东南部,距树林召镇17公里。全村共有8个生产合作社,以井灌为主。过去该村基础设施薄弱,生产生活条件落后,勤勤恳恳的王爱召村人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,农耕劳作是村里人的主要经济来源。
今年3月,王爱召村来了3个“新村民”,他们是市公路管理局的驻村帮扶工作队。全市精准脱贫三年攻坚行动动员培训大会召开后,市公路管理局第一时间召开党组扩大会议,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和驻村相关事宜。“精准扶贫不是搞简单的发钱、发物,要立足长远,更多在扶观念、扶能力、扶产业等方面下硬功夫、苦功夫,尽最大气力改善王爱召村面貌,早日走向富裕。”市公路管理局局长陈龙字字铿锵、掷地有声。为此,市公路管理局按照“政治素质过硬、协调能力较强、工作作风扎实、适应农村工作”的标准,选拔3名思想素质高、工作能力强、谋事思维开阔的精兵强将组成驻村工作队,在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张有生的带领下,驻村工作队把精准扶贫作为重中之重,摸民情、解民忧、惠民生,积极为老百姓办实事、办好事,为当地乡亲脱贫谋出路,王爱召村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。
一个靠天吃饭、收入较为单一的贫困村,通过什么来促进发展?王爱召村虽然靠近黄河,但该村土地大部分靠井灌。灌溉难是制约该村产业发展的“拦路虎”。经过摸排调查和管理局领导班子多次调研,发现该村四社、五社有三眼机井因没电导致1300多亩土地浇不上水,有可能绝收。
今年春耕前,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,管理局购置1900米电缆,为该村的三眼机井上了电,1300多亩耕地灌溉有了保障,每亩稳定增收600元,惠及200多人80多户,年底实现总体增收70多万元,人均增收约3900多元。
现在,成片绿油油的玉米秆在风中摇曳,1300多亩玉米喜获丰收。
“村子穷不穷,就看路通不通”。工作队发现,进村的道路年久失修,多处路面破损见坑,下雨天就成了泥巴路,出行困难。而且有三处约5.5公里的断头路。
抓好基础设施建设、修路已成为村民们的迫切要求。为此,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公路建设管理的优势,积极联系协调市旗两级交通部门,现已完成前期现场勘察踩线工作,力争早日修通这5.5公里的道路。
精准扶贫见实效
“崭新明亮的新居,四通八达的水泥路。而且发展养殖业,与以前相比,我家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贫困户苗德义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。
苗德义全家2口人,妻子张改芬患淋巴癌导致家庭生活一直困难。市公路管理局局长陈龙帮扶他家。是今年新识别的贫困户。
说起他家的变化,苗德义对管理局的帮扶赞不绝口。“我家现有5头猪,是管理局给我家买的,买来的时候就是半大的猪,现在出栏杀个200来斤没问题。我现在有信心搞好养殖业。”
为了让苗德义尽快脱贫,驻村工作队为其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:按照“企业+党支部+合作组织+农户(贫困户)”的产业扶持模式,协调每人4000元产业扶持资金,共8000元,以资金入股的形式,与镇政府及镇政府推荐的三家合作社签订入股分红协议,建立了企业和合作组织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链接机制,增加其收入,实现稳定增收。同时为他家新建猪舍33平米,饲草房12平米,改造旧猪舍36平米,用于扩大养殖规模,实现产业扶持。并结合相关医疗优惠政策,提高医疗支出报销比例,提供医疗救助。
工作队入村开展工作以来,在入户走访调查,收集信息、摸清底数的基础上,制定了《鄂尔多斯市公路管理局2018年包联工作计划》和《鄂尔多斯市公路管理局三年攻坚方案》。在近期村“两委”换届选举工作中,驻村工作队围绕中心,帮扶助力,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,协助指导该村顺利完成了王爱召村换届选举工作。
驻村工作队发现王爱召村成立两年的“田野三兄弟”肉蛋鹅养殖合作社是一个好项目,于是立足村情,注重发挥村级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,按照“党支部+合作社+贫困户”发展模式,积极引导村民养鹅,增加收入。
“在我们村养鹅,基本上没有后顾之忧,养殖技术、找市场……驻村工作队和村‘两委’全帮我们办妥了。”史建权是村里的巩固户,在工作队的引领下,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养鹅。“今年,我养了50只鹅,由合作社代养,到年底能分2000元红;我还可以利用闲暇时间,在合作社打工种植甜菜,增加收入。”
不仅如此,今年,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带头先行试种了一批鲜食玉米、花生等经济作物,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寻找产业脱贫新路径。
看着村子发生的变化,该村党支部书记连梁触动很深:“我当村党支部书记这么多年,很多工作想都不敢想,更别提做了。工作队犹如一阵春风,激发了村‘两委’的工作热情。”
“谁家有了困难,工作队就到谁家。”通过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,工作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拥护,进一步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感情和距离,工作开展起来得心应手。看着昔日的贫困村,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,村民们喜在心里,工作队更是信心百倍。